整個湖北長江流經1060公里,其中荊州段483公里,占了整個湖北的45.6%,占了整個長江中下游的將近1/4。所以,湖北的長江大保護在荊州尤為重要。
嚴守生態紅線和生態禁令,切實把長江大保護工作放到壓倒性的位置,是黨中央作出的正確決斷。荊州要站在對歷史負責的高度,站在全局的高度,站在為民宗旨的高度,去把握好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不僅僅是一時一代的關系,它關系到長遠發展。
長江大保護是一項重大的歷史責任。面對壓力、困難和挑戰,荊州要完成好這一艱巨任務,就要本著對歷史負責的態度,用硬肩膀挑起重擔,用硬骨頭頂住壓力,奮力突圍,加壓奮進,不走拼資源這樣的粗放式的發展老路,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是要走出一條綠色生態可持續發展的新路。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而不僅僅是長江沿岸的長江。荊州有八個縣市區,每個縣市區都緊鄰長江,所以荊州就應當從全局全國全民族的高度,來承擔起長江大保護的重任。同時長江大保護工作,它本身也是一個全局全域的工作,既涉及到水,也涉及到岸線、土壤,既涉及到河流,也涉及到濕地,既涉及到自然,也涉及到產業,涉及到城市。因此,生態修復、污染治理都必須綜合施策。既要抓源頭管過程,同時又要抓邊界,抓重點。長江經濟帶是一個緊密的流域經濟體,發展的紅利要共享,保護的責任也要共擔。
改善民生和發展民生是政府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正因為人民群眾對生態保護的要求越來越高,我們就必須竭盡全力擔起這個重任,不能因為有困難就退縮不前,更不能把難題留給后代,留給子孫。
荊州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方面做了這些方面的努力:
一是全域謀劃。2018年,荊州對全市的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進行了全面治理,全市所有鄉鎮的污水處理廠都進行了改擴建,去年一年新建了管網2200公里,把禁養區內618家規模以上的養殖場進行了全部關停。還按照中央和省的要求,全面推行河湖長制,全市一共有3350名河湖長上崗履職。
二是重點突破。2018年荊州市一共整治非法碼頭353處,開展了聯合打擊非法采砂行動130多次,出動執法人員2萬多人次,使得長江沿線荊州段長江沿岸的非法采砂勢頭得到了徹底遏制。去年一年,荊州新建中心城區污水管網近80公里,相當于荊州市歷年所建的污水管網長度的近三分之一。到2018年年底,荊州城市的污水管網已近400公里。從2016年開始對洪湖、長湖進行治理,20多萬畝圍網都已經徹底拆除。2018年末,荊州又開始對洪湖的退垸還湖工作,目前第一期洪湖退垸還湖4.5萬畝正在推進。2019年還將啟動10萬畝的洪湖退垸還湖工作。
三是工程治理。到目前為止,荊州一共策劃了長江經濟帶生態治理和綠色發展重大項目236個,策劃項目總投資達到了4876億元。目前,荊州已經在中心城區啟動了56個億的水污染治理的三批項目,啟動了投資30億的環長湖濕地修復工程,已經完成了農戶廁所改造4.7萬戶,完成了精準滅荒6100多畝。岸線復綠也以每年60萬畝的速度推進。
四是創新機制。2018年,荊州創新了長江岸線管理員制度,把以往汛期在江堤上防汛查險的一些管理員,聘請為岸線日常管理員,實現了岸線管理全覆蓋。此外,荊州還完善了四湖流域的常態化監控制度,在四湖流域新設了48個監控點,使四湖流域的每一個污染源都能夠得到徹底的監控。與此同時,荊州還建立了四湖流域水質考核補償機制,市、縣兩級政府一共籌集了7000萬元生態補償基金,通過對各縣市區生態保護成效的考核來分配生態補償基金,獎優罰劣。
只有高質量發展,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保護的問題。高質量發展,最終還要落腳到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對荊州而言,首先是推動工業的轉型升級。目前正在積極推進千企千億的技改工程,很好地提升了工業質量。同時,荊州搶抓蒙華重載鐵路即將在2019年通車的機遇,在荊州、江陵、公安幾個地方來謀劃工業高質量發展的產業新區。這個產業新區的謀劃已經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除此之外,荊州的軍民融合產業、石油科技產業也正在謀劃和發展過程中。
其次,要推動農業做優做強。荊州2018年一年推廣了稻蝦種養模式40萬畝以上。下一步還將繼續推廣,力爭使得荊州稻蝦綜合種養模式達到400萬畝,從而提升效益,增加農民收入。同時,還要加大農業市場主體的引進和培育力度,力爭通過2-3年的努力,新增農民合作社突破1000家以上,新增家庭農場能夠突破9000家以上。
第三,要推動文化旅游產業能夠取得突破性發展。近年來,荊州堅持把文化旅游業作為荊州后發趕超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重大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來培育。從2016年開始,把紀南文旅區作為荊州弘揚和發展荊楚文化這樣一個旅游產業的基地來打造?,F在的紀南文旅區的在建面積已經達到了40多平方公里,已經完成各類項目的投資500多億。2019年,一批重點文化旅游產業項目即將在紀南文旅區建成投入營運。到那個時候,荊州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利用,將會取得突破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