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隨時監控每一種商品的物價,只要出現上漲,就及時采取措施進行平抑,進行補貼。有段時間出現了魚類產品價格上漲,我們馬上由政府出面組織鮮活水產品供應,很快平抑了物價,穩定了民心。物資足,物價穩,群眾的心就安穩,我們的防控任務才能很好完成,疫情的傳播才能很好地遏制住。
疫情暴發后,大冶市第一時間組織全市黨員干部下沉社區,還創造性選拔社區第一書記,這一大批下沉社區的黨員干部、志愿者和社區工作者一道,共同構建了抗擊疫情的堅固堡壘和堅強防線。
在城市“解封”第一天,很多群眾要辦通行證,自駕回到工作崗位。當時廣場上一下子來了很多人,這樣的人員聚集讓我們高度緊張,但我們也非常理解群眾急于出行的心情。當時,我們緊急調度,給每一位群眾發凳子、發報紙、發礦泉水、發面包。開始只有30位工作人員辦證,后來我們緊急調度200位工作人員到現場,緊急培訓緊急上崗,一下子把辦證速度加快,辦證群眾非常理解非常感動,這也證明了我們大冶是一座有溫度的城市。
如果說抗擊疫情是在救群眾的生命,那么助力復工復產就是要救企業的命。為幫助企業盡快擺脫困境,我們開展千名干部進千企“雙千”活動,對全市所有企業實行全覆蓋、全包保。
為解決企業資金難題,我們拿出5000萬元種子資金,通過金融杠桿作用放大到2.5億元,通過銀行給企業發放“春風貸”,對企業實行無抵押無擔保,風險由政府承擔。僅此一項,讓200多家企業受惠。與此同時,我們多次開展“春風行動”,幫助企業招工,幫助群眾就業,提振他們對生活的信心。
今年我們提出一句話,叫做“項目為王、干事為先”,我們積極推進實施五個“十大項目”,從招商、服務業、民生、技改、科創等五個方面重點進行梳理,每個方面選了十個項目,每個項目成立“領導小組+指揮部”,由市四大家領導擔任各項目指揮長,統籌推進項目建設,保證項目按時建成、投產達效,這也是我們服務企業、促進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舉措。
我和市長在走訪中了解到,疫情造成了不少群眾臨時生活困難。疫情期間,我們對全市困難家庭進行了全面摸排,對傳統貧困家庭、殘疾人群體按照相應的政策進行幫扶,對“臨時困難群體”,哪怕不是大冶市民,只要工作、生活在這座城市,均由政府提供臨時救助,解決他們暫時性生活困難。
我曾經收到一位年輕母親的信,信中那位母親為自己患了地中海貧血的孩子向政府求助。大冶市立刻組織市委市政府黨員干部捐款,號召社會募捐,最后募集到100多萬元愛心捐款用于孩子治病。在社會的關愛下,那名孩子骨髓移植成功,孩子的母親主動將多余的錢又退了回來,她說這些錢可以幫助其他有需要的人。
大冶市一系列關愛民生的暖心之舉,得到了群眾的支持,不少網友在網上點贊:這是一座有溫度的城市。